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淺談新康山橫段縱走
新康山有東台首嶽之稱,為台灣山岳最接近東部海岸線的一座百岳,船隻從太平洋航線抵台最先看到的台灣陸地就是新康山,在花東縱谷玉里,富里一帶,只要天氣晴朗也可以看到新康山的山頭;昔日走新康橫段須往返,旣操又少有展望,山岳攝影人士多不願嘗試,可說是為完成百岳者而設計的路線;如今八通關古道修護後,也開通了新仙山到古道的路段,今日搫登新康山大多選擇橫段縱走接八通關古道瓦拉米段出花蓮玉里安通,行程就變得輕鬆愜意許多;瓦拉米的山腰健行路,遠比從連理西峰到新仙山上下數個山頭還要往返的稜線路要有景觀視野和展望,可漫步悠遊來一趟古道上巡禮,聆聽鳥語花香,緬懷前人步伐,讚賞峽谷風光,即浪漫且很閒情適意;新康橫斷縱走的視野景觀,基本上以前段向陽,三叉山,嘉明湖為主要精華(此段另篇介紹),及後段古道上之巡禮次之,中段的三叉營地往布拉克桑山一帶風景欠佳,而連理西峰經連理山到新仙山和新康山一帶可說完全無展望,除了新仙山頂唯一的東部展望,是眺望新康山最佳的角度,和新康山頂只有東北視野景觀除外;此段唯一具有360度視野景觀的是新康山南稜的天宮堡壘,但搫登此巨石頗有危險性,有其是下雨天切勿冒然行動;後段的古道為一個健行路線,路程稍遠,不過風景秀麗,走來心情愉快,可為此行留下完美的終曲,行程安排上建議以六天為宜.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白姑大山
白姑大山又稱白狗大山,隸屬於中央山脈,雪山山脈抑或獨立山頭,眾說紛紜,其周圍皆為河流所包圍,南有北港溪,北隔大甲溪與劍山相望,東隔合歡西溪與合歡山為鄰,其山腹龐大,基盤遼闊,副峰近十座,故稱為大山;昔日登山口設在中橫公路青山段台電產業道路51Km處,全程需陡上,落差逾二千米,除了山頂可說全程沒有視野和展望,成為岳界體能和腳程的訓練基地,從事山岳攝影者都不願嘗試;921大地震後路斷而移至現今的紅香部落,路程較原來的輕鬆許多,也多了些展望,行程以安排三天為宜;從登山口到司宴池營地約4~5小時的路程,無展望,為森林路徑,中度陡坡;司宴池營地頗為寬敞,可搭四人帳至少20頂以上,營地就像個戲棚,只有南向約140度的視野景觀,可眺奇萊山列,能安山列和干卓萬山列,三大山塊程倒L型排列,距離稍遠,中間為陷落地帶,錯落一些中小級山,向西歿入於地平面上;營地往白姑大山來回約7~8小時,其中三分之二時間須經鋸齒連峰,無視野展望,出連峰之後才是此行的精華所在,進入充滿視野的高山草原景觀,可隨自己需求按快門,登頂後的360度視野景觀,北可眺雪山西稜和劍稜,東北眺北一,北二段,南向展望和司宴池一致,然因海拔變高看得更清晰,唯獨全程無法拍到白姑大山的山容山貌,美中不足,欲拍白姑本尊須在營地往東北方向(東北峰)尋找,可找到最佳的拍攝角度;下山後的登山口到紅香部落間的產業道路上,沿途茶田風光绮麗誘人,可順道拍攝,到紅香部落還可泡個露天溫泉浴,舒緩全身筋骨,滌盡一身塵土,然後快快樂樂賦歸.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北二段的心靈之旅
甚麼叫做鬼門關,親自走一趟北二段就可獲得啟示,那是一條心靈洗滌之旅;甚麼叫做死亡稜線,在北二段的甘著峰眺望,你就會發現那是一段自我超越和生命昇華赴賭的路,這就是登山的精神和意義;國內岳界人士為何要完成百岳,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小段旅程,卻能自我期許成長和歷練;條條大路通羅馬,多數人會選擇近而短的路,那麼又為何有人要走最曲折坎坷,惡劣環境氣候百般阻擾,還要登高繞遠的山路?試問,這二種人誰的江山最能永恆持久?每個人的心中自有答案;此趟行程因夏季霧氣和山嵐較多;視野展望有限,只能就所知有限介紹;中央山脈北二段行程走來並不輕鬆,以安排五天為宜,第一天走在產業道路上,坡度緩和,但路程頗長,沒有景觀眺點好不愜意,只有閂山可發揮拍照的慾望;閂山為草原景觀,風景秀麗,東眺鈴鳴山,無明山,東北可眺北一段,其他展望被樹叢和山嵐遮掩;鈴鳴山為一個女性化的草原山頭,視野一等一,八方展望,東向眺點群山萬壑,山巒景觀頗為出色,南眺畢祿山銜接鈴鳴山的稜線,為一幅畢祿專屬的風情畫,西眺閂山和雪山山脈;無明山和鬼門關山有如馬鞍座墊的兩端,從無明池眺這二座山的山頭並不高聳明顯,但從其他方向看到的這二座山,危崖峭壁,煞是壯觀美麗,位於二山中間的無明池,以北為草原,以南為森林,東向可眺雪山山脈全稜,西向為群山萬壑的山巒景觀,在此宿營有很好的展望和視野;從鬼門關山眺無明山,森林和草原架構的山容很美,和印象中的崩崖絕壁判若二山;鬼門關斷崖雖曾出過事,然顧名思義,其實走來驚而不險;在最低鞍處回首鬼門關山山容很美麗出色,岩峰山頭有恰如其名的感覺;甘著南峰無視野,而甘著峰展望普通,是眺中央尖山和死亡稜線最近的百岳;其實死亡稜線也沒想像中恐怖和危險,只是要挑晴朗天氣,把握住方向才能過關;耳無溪的溪石景致很美,潺潺流水,詩情畫意,台灣的高山溪流景觀都是絕佳的攝影景點,只是登山乃團體行動,未必有時間可在溪流間盡情發揮拍照,就看個人的調配了.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異域國度的雪山西稜西遊記
記得走大小劍稜時,看到的雪山西稜是叢山峻嶺,山峰一座接一座,看似不好惹,但走來卻頗覺輕鬆,只是好不愜意;走雪山西稜一路上看的雪山山容是那麼的陌生,完全映像外,從火石山,弓水山,頭鷹山看到的雪山及其聖稜線全稜,總是披者暗黑色的神秘面紗和扭曲的的聖稜線線條感覺(因上午眺雪山呈逆光剪影效果,下午山嵐起霧,及地形因素所產生的稜線錯覺感),頗有巫山異域國度的高山風情;雪山主東稜和翠池前篇已介紹;略過不談;從翠池到下翠池走在玉山圓柏純林內,鳥語花香,怡然自得,心情舒暢;出箭竹林來到博可爾大草原,風景秀麗,是攝影景點,博可爾山非百岳,選擇性登頂;下到山谷即開始一整天箭竹林迷宮之旅,從博可爾山後鞍,火石山,大南山到弓水山前,一路走在沒有落差的山腰路,沒有視野景觀,一路到底的箭竹林步道會令人不厭其煩,這段路唯一的景點就是火石山了,視野展望佳,稜頂確有火石風味,加上稀疏錯落的矮盤灌叢,點綴出異國花園景致,以此作前景拍攝遠景的雪山全稜很有異國風情;弓水山和頭鷹山的視野和火石一致;雪山西稜一路都可眺望雪劍稜,只是從山腰仰望的只有森林景觀和臆測的山頭,只有登頂才能展望雪劍稜上的全貌;大南山和弓水山因不是百岳,選擇性登頂,弓水山草原山頭,距水源營地十八分鐘路程,倒值得一遊;西稜真正的精華要從上頭鷹山稜上開始,經奇峻山,大雪山到匹匹達山沿途高山草原景觀,視野展望良好,由以奇峻山後稜水源步道旁附近眺望大雪山最為美麗,是台灣山岳最美麗的風情畫之一,還有大雪山的一級展望,到匹匹達山之間的眺點,是此行程最重要的景觀,從匹匹達山下到與中雪山之間的最低鞍前,是眺中雪山和白姑大山最好的眺點,中雪山無展望,林道走29公里出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結束此趟行程
訂閱:
文章 (Atom)